(新春走基层)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春节开放:大桥“肚子”里的记忆之馆
中新网南京2月3日电 (记者 申冉)“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又有机会进大桥‘肚子’里看看。”83岁的老桥工罗斌峰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抚摸着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里的墙壁。这座老人修了一辈子、伴了一辈子、望了一辈子的大桥,在今年春节期间重新开放了南桥头堡里的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成了不少“大桥人”的今年新春必游之地。
建成于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去年年底刚刚度过其50岁生日,并在近27个月的全封闭维修后重新通车,引发了当地民众一波热情洋溢的“庆生活动”。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大桥的“前世今生”,当地政府和大桥管理部门从各种渠道收集了百余件珍贵的史料和文物,重新开放大桥南桥头堡内部,以特别展览的形式向公众开放。
罗家三代大桥人早早就排进了这个展览的第一批参观者队伍中。
“我爷爷罗斌峰是建南京长江大桥的,我爸爸罗俭是修公路桥的,我是修铁路桥的。”27岁的孙子罗翔笑道,罗家三代大桥人从爷爷辈就住在大桥底下的小区里,守着大桥、望着大桥。
记者了解到,罗斌峰可谓是新中国第一代建桥人,当年也是20多岁的他参加了长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桥武汉大桥的建设,随后就跟着建桥队伍转战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现场。罗斌峰也就这样跟着大桥的建设在南京结婚生子、安家落户。
如今,白发苍苍的老人再一次走进了大桥的“肚子”里,这里曾是他挥洒了所有青春和汗水的地方,一块砖一根钢筋都这么熟悉,“你看这个工人安全帽,就是当年我们戴的。”罗斌峰一眼就认出了展出的老物件。
“老人家听说桥头堡重新开放了,坚持要赶来看看。”罗俭告诉记者,尽管天气冷,父亲的身体也不太好,但还是忍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家子全来了。
记者在纪念馆里看到了不少50年前建桥工人留下珍贵纪念物,其中有一套古老的潜水设备极为瞩目。据介绍,这是在建桥过程中,位于长江江心几个桥墩建设需要进行潜水作业时,使用的特殊潜水设备。
“由于长江南京段江心深度突破了当时空气潜水60米的深度极限。1963年初,在7号墩的潜水作业中,十几名潜水员连续突破了警戒线,使用这套潜水设备直达65米深进行水下作业。”此次展览的总策展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告诉记者。
据鲁安东介绍,在建成初期,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是作为守桥重地,不允许参观的。后来改成了小型纪念馆开放。“此次经过重新改造布展,将这块大桥‘肚子’里的位置,做成了一个大桥记忆的集合地,集结了百余件展品,除了从建桥单位和官方档案馆调出的,其余很多都是来自海内外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家中,比如一些带有长江大桥标志的收音机、自行车、电视机、报纸、杂志等等。”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建筑,它的形象不仅代表了中国一个时代的骄傲,更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无数人重要时刻的‘背景板’,寄托了人们特殊的情感和记忆。”鲁安东说。
据悉,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将在整个春节期间全天试运营,迎接市民和来南京欢度假期的海内外游客。(完)
Copyright © 2011-2013 zx.guangdongd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广州资讯网
邮箱:1837655332@qq.com